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. 直接材料成本 = 实际材料耗用量 × 材料单价 用于核算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实际消耗成本,是产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2. 直接人工成本 = 实际直接人工工时 × 实际工资率
用于计算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工费用,反映人工成本水平与生产效率。
3. 制造费用分配率 = 制造费用总额 ÷ 分配基础总量
用于分配生产中的间接费用,分配基础可选用实际生产工时、机器运转时间、直接人工成本等。
4. 单位产品成本 = (直接材料 + 直接人工 + 制造费用) ÷ 实际产量
用于计算单位产品的完全成本,是企业制定定价策略、开展成本控制的关键指标。
5. 约当产量 = 完工产品数量 + 在产品数量 × 完工程度
用于将在产品按完工程度折算为'等效完工产量',方便成本分配;材料成本按投料方式确定完工程度(一次性投料为100%,逐步投料按投料进度),加工费(直接人工+制造费用)按实际进度计算;不同成本项目可采用不同完工程度。
6. 单位约当产量成本 =(期初在产品成本 + 本期发生生产成本)÷ 约当产量
是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基础,用于计算单位等效完工成本。
7. 完工产品成本 = 完工产品数量 × 单位约当产量成本
用于确定本期完工产品需结转的成本,为库存商品核算与当期损益计算提供依据。
8. 变动生产成本总额 = 直接材料 + 直接人工 + 变动制造费用
用于计算随产量变动的生产性成本(如生产设备润滑油费),不包含变动销售费用、变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。
9. 贡献毛益(生产口径) = 销售收入 − 变动生产成本总额
用于衡量产品覆盖固定成本、创造利润的能力;若在此基础上减去变动销售/管理费用,可得到'总贡献毛益'。
10. 贡献毛益率 = 贡献毛益 ÷ 销售收入 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能创造的贡献毛益,适用于利润敏感性分析。
11. 保本销售量 = 固定成本总额 ÷ 单位贡献毛益
用于计算企业盈亏平衡所需销售量,前提是固定成本总额、产品单价及单位变动成本保持稳定。
12. 保本销售额 = 固定成本总额 ÷ 贡献毛益率
用于确定企业盈亏平衡的销售金额,辅助制定销售目标与计划。
13.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= (实际采购价格 − 标准价格) × 实际采购用量(采购法)或 = (实际采购价格 − 标准价格) × 实际耗用量(耗用法)
用于分析原材料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偏差;有原材料库存时常用'采购法',无库存或采用实际成本法时用'耗用法'。
14.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= (实际耗用量 − 标准耗用量) × 标准价格
用于衡量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使用效率,反映材料浪费或节约情况。
15.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= (实际工时 − 标准工时) × 标准工资率
用于反映生产工时的利用效率,为生产流程优化与员工绩效评估提供依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