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双珍藏二十年的白底布鞋,一面贴满奖状的“家庭荣誉墙”,一段“胡乱花钱”引发的暖心故事……在淮北市相山区,韩雪锋家庭不仅有润物无声的家风传承,更用平凡点滴诠释着新时代家庭文明风尚。
一双白底布鞋的家风密码
韩雪锋的衣柜深处,藏着一双泛黄的布鞋。白色塑料鞋底已微微发脆,针脚歪歪扭扭,却被主人视若珍宝。
出生在东北农村的韩雪锋从小穿的鞋子都是母亲缝制的。读初中时,虚荣心作祟的他想要妈妈给他做一双白色塑料鞋底的布鞋,而不是黑底或者红底的“丑鞋”。
母亲拗不过,撂下一句:“若能像你哥哥一样考上大学,就给你做。”
韩雪锋考上大学以后,早已把这件事忘在脑后。多年不做针线活、年过花甲的母亲却真的给他做了一双白底布鞋,邮寄到学校,并在鞋底上歪歪扭扭写了两行字:“好好学习、走正路。”
这双鞋韩雪锋一直没舍得穿,珍藏在家中。“好好学习、走正路”也成为了他的家风家训。
从东北农村到淮北小城,韩雪锋先后在公安、组织、纪检等部门工作,任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党总支第一书记。“信仰红、观念正、说话直、做事精”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。
展开剩余74%勤勉敬业的他曾数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“优秀”等次,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。先后被授予淮北市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市五一劳动奖章、市“最美驻村第一书记”、“淮北好人”等荣誉称号。其家庭被评为市“五好家庭”、市“文明家庭”。2024年,获评安徽省“五好家庭”。
工资卡里的“秘密”
结婚头几年,韩雪锋两口子工资不高,每月还房贷时总要精打细算。
一天傍晚,妻子徐梅拿着账单算账,发现丈夫的工资卡余额不对:“这月工资还没发?爸妈等着买按摩仪,房贷也该交了。”
韩雪锋支支吾吾半天,才吐露实情。原来他刚办完一起刑事案件,凶手是个困难家庭的精神障碍少年,鉴定后无需负刑责,却因没钱治病在家游荡,隐患重重。他向上级申请到5000元救助金,又悄悄取了自己当月工资,一并塞给少年家属,把人送进了精神病院。
“我以为她会骂我‘瞎大方’。”韩雪锋至今记得妻子当时的反应:先是愣了愣,突然竖起大拇指,“再有这事,提前跟我商量,没准还能帮你凑点!”那晚餐桌上,一盘红烧肉,徐梅一个劲往丈夫碗里夹:“办案辛苦,多吃点。”
厨房漏水时的邻里课
2019年夏天,韩雪锋在省委巡视组挂职,妻子徐梅突然打来电话,声音带着哭腔:“家里发大水了!厨房全是水,房顶、热水器、橱柜都在淌水!”
“先断电源,找物业看看。我正忙,晚点回你。”韩雪锋匆匆挂了电话,没多久收到妻子的埋怨短信:“你一年到头不着家,这个家要你有啥用!”
紧接着,儿子也打来电话:“爸,是楼上张爷爷忘关水龙头了,他家淹了,水全流下来了!”
韩雪锋赶紧给妻子回拨电话,“子女不在身边,张大爷老两口不容易。远亲不如近邻,提醒他们以后注意就行。”
半年后,张大爷的儿子过年回家听说这事,专程来道歉要赔偿。徐梅笑着摆手:“赔啥!都是邻居。您有空多来看看老人,比啥都强。”
韩雪锋知道后,在视频里给妻子点了个赞:“这堂邻里互助课,给儿子上得好!”
荣誉上墙,科学育儿新方法
韩雪锋家的客厅,总有客人忍不住驻足——墙上贴着醒目的“荣誉墙”三个字,下面贴满了一家三口获得的各项奖状、荣誉证书,大多是儿子的“三好学生”“表扬信”“考级证书”等,也有妻子和他本人的“先进个人”“优秀标兵”等证书。
“崇尚荣誉、正面引导、完善人格、身心健康”是韩雪锋家的育子理念。夫妻俩也有教育分歧时。徐梅气呼呼地说:“你忙得不着家,我管孩子时别插嘴!”韩雪锋不急不躁:“得循序渐进,不能以点代面。”
吵归吵,他们有个“家庭公约”:生气不超半小时,谁先发火谁做家务。
如今,儿子连续多年被授予“新时代好少年”“三好学生”“文明学生”等荣誉称号。儿子的成长,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。
寻常岁月见精神
在公安系统时,韩雪锋多次破获大要案,公安部领导曾在他的卷宗上批注“办案精、作风硬”;在纪委工作,他5年10余次参加省委巡视,被纳入省纪委办案人才库;驻村时,他带领周陈村搞“火车头”计划,组建了乡村振兴智囊团,创办了淮北硕农商贸公司,村集体经济从50万元增长到127万元。
最让韩雪锋骄傲的是,当年结婚,徐梅一分彩礼没要,这让他在驻村推进移风易俗时腰杆笔直:“我媳妇就是榜样!”
信仰红、家风正、邻里亲、育子明。这就是韩雪锋的家庭——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在“走正路”的坚守里,在“互体谅”的温情中,在“守初心”的担当上,把崇德明礼、爱岗敬业的时代强音,唱成了最动人的日常。(徐志勤 王红)
发布于:北京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