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球与长曲棍球作为高强度对抗性运动,球员面部保护装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运动损伤的预防效果。加拿大《SOR/2016-173 冰球及室内长曲棍球球员面部保护罩法规》正是为此制定的强制性标准,它全面规范了面部保护罩的设计、生产与销售流程,成为全球相关产品进入加拿大市场的核心合规依据。
一、法规核心适用范围与产品分类
该法规专门针对独立式面部保护罩(即由金属丝或遮阳罩制成的头罩),不涵盖头盔本体。但若商品以“头盔+保护罩”形式销售,则需同时满足头盔标准及本法规要求。根据运动类型和球员角色,保护罩被严格分为四类:
B1型:全面部保护罩,适用于所有年龄段非守门员冰球球员; B2型:全面部保护罩,仅限≤10岁非守门员冰球球员使用; C型:非全面部保护罩(如遮阳罩),仅保护眼部,限定≥18岁球员使用; D1型:头面部一体保护罩,供冰球守门员全年龄段使用。 长曲棍球球员的保护罩虽未单独分类,但需满足同等级别的安全要求。展开剩余66% 设计关键:B1/B2型强调全面防护,C型因暴露面积较大,故限制成年球员使用——体现法规对年龄风险差异的精细化管控。二、合规认证的三大核心要求
1. 商品信息真实性
商品详情页必须明确标注:
型号/部件编号及制造商(或品牌持有方)名称; 年龄分级标识,且需与检测报告完全一致。2. 检测文件的双重约束
实验室资质:检测报告必须由ISO 17025认可实验室出具,包含受检商品实物图片,确保与销售商品一致; 双语安全信息:所有说明书、警告标签均需提供英语+法语版本,覆盖使用风险与维护说明。3. 可视化证据链
提交的商品图片需清晰展示:
包装各面的合规标记(如CSA认证图标)、危险警告标语; 商品标签含型号编号,并与检测报告匹配。三、认证流程:从样品到上市
企业需完成五步标准化流程:
填写申请表:提交产品技术参数与适用类型(如B1/C型); 寄送样品:提供最终量产版本; 实验室测试:依据SOR/2016-173进行抗冲击、视野范围、结构强度等测试; 草稿确认:企业核对报告与商品一致性; 签发正式报告,完成亚马逊等平台合规备案。 常见疏漏:年龄分级标识错误(如B2型标注“青少年适用”而未限定≤10岁)、双语标签缺失法语栏、检测报告图片与实物不符——直接导致平台下架。四、法规的商业意义与行业影响
SOR/2016-173通过统一安全阈值,降低了运动面部损伤风险。数据显示,加拿大自2016年实施该标准后,青少年冰球比赛面部创伤事件下降超40%(数据来源:加拿大运动医学期刊,2023)。对企业而言,合规认证虽增加约5-7天检测周期及数千元成本,却是准入加拿大市场的必要投资。
未来挑战:随着新型材料(如碳纤维-聚合物复合材料)在护具中的应用,法规或将进一步更新抗穿透性与轻量化指标。制造商需建立“设计-测试-合规”的动态闭环,方能在安全与创新间取得平衡。
正如加拿大标准委员会(SCC)所述:“SOR/2016-173的本质是将运动员的生理脆弱性,转化为可量化的工程语言”——这恰是运动装备安全演进的底层逻辑。了解更多认证资讯,关注公众号:UNT检测。发布于:广东省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